怎样算是学校课程实施程度高?是不是越忠实地执行课程方案,课程实施程度就越高呢?如果是,我们如何判断其是忠实的?如果不是,如果我们承认实施者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课程方案的二度开发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这种改动的界限在哪里?怎样做是合理的?这些问题是衡量课程实施质量的核心问题。培训机构管理软件涉及不同的研究取向,也涉及我们判断课程实施程度高低的准则。对“质量”问题的回答主要是在“课程实施程度”的研究范畴中,已有架构都是围绕对这些问题的不同方向的回答而展开的。
随着教师和课程改革研究的日益跟进,纯粹以达成课程目标为架构的忠实准则被认为是教育界“一种最幼稚的想法”。有研究者认为,应在保证课程方案的“基本原则”下,承认学校和教师的适度调适,不违背课程方案的基本理念的调适就是合理的。
这种思路与纯粹的忠实度研究的差异在于,前者认为课程方案和目标是预先设定好的,教师不能改变,只能执行;而后者在对课程方案的实践化分析后给出临界线,超出界线的改变是不被接受的,而界线内的改变是被承认的。界线的确定是变革的推动者、各层级的实施者等多方群体共同商讨确定的,教师也有发言权。培训机构管理软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的完全忠实的做法,带有一定的调适性。
“课程实施程度”是一个多向度的建构,与其他建构一样(如智力、自尊、性向等),课程实施程度是不可被直接量度的。研究员只能事先界定一些测量指标,例如行为指标、心理指标及物质环境指标等等,推断课程实施的程度。目前应用这种多向度为评估架构准则最成功的就是霍尔与霍德的“关注为本的采用模式”。这一模式包含三个工具:教师的关注阶段、使用层级和创新的形貌
但是,是追求对几个学生的影响还是对一群学生的影响?是仅追求对自己班级或学校学生的影响还是谋求更广泛意义上的学生获益?是满足于新课程方案本身的影响还是希望通过积极求取这个领域内的最新发展或替代性的方案以对学生产生更深刻、持久的影响?这些对学生的影响程度就成了判断教师课程实施程度的另一种架构。按照这种观点,培训机构管理软件实施程度高的教师应寻求和同事的合作,以对每一个学生产生针对性的影响;实施程度更高的教师还应密切关注新课程方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勇于挑战既定的课程方案,探究对学生学习和发展更好的做法,并能基于学习效果反思和评价课程方案,寻找替代性方案或对原有的课程方案进行重大修正,以改善它对每一个学生的影响,并探索自己及整个学校系统的新目标。
关注微信公众号:k12时讯
或拨打联系电话:400-030-2960
浪腾软件官方网站:http://www.lantel.net